近日,专注温江公司注册、温江公司注册代办的温江小管家了解,成都荣获"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",在全国294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第四,仅次于深圳、杭州和广州,较去年上升了五位。
成都政府如何持续提升城市环境,让在成都创业的市民、成都温江注册公司的市民感到创业环境不断变好。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时,成都如何竞争取胜?到底有哪些因素,帮助成都在城市比赛中不断"得分升级"共享服务、智能感知城市治理智慧化评估要看这些依据。
《报告》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持,将全国294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(不包括港澳台)纳入评估对象,通过依申请公开、文献调查、电话调查、数据工具抓取、国脉数据库参考等方式获取数据,并经过初步采集、数据补充、数据处理、数据结果等流程,结果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特征。
据悉,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了智能感知、智慧管理、共享服务、网络协同、多元参与5个一级指标,交通等城市运行数据融合、政务公开、一站式办理率、公共参与平台、城乡社区共治等都方面都被纳入了考核。
例如在共享服务指标上,该体系主要考查了城市互联网+政务服务、城市公共服务两方面的内容,例如一站式办理率、是否提供移动便民服务等情况都是考查内容。多元参与指标则下设了共治共享、治理主体多元两个二级指标,主要考察了城市公共参与平台、城乡社区共治、万人社会组织数量等方面内容。
"治理智慧化的内涵,就是以人为本、共治共享、智能协同、网络治理和基础保障。"《报告》发布者、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表示,城市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畅通市民参与渠道,积极鼓励多主题参与城市治理,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与依法治市,促进信息共享与城市组织协同,通过互联网、物联网及各种智能终端等手段,实现互联互通和全面感知。
根据报告,深圳、杭州、广州、成都、厦门分列全国城市一级评估指标得分的前五位,而深圳、杭州、广州、成都等十座城市荣获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;武汉、宜昌、南宁、合肥等城市荣获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优秀奖。值得关注的是,成都在智能感知、智慧管理、共享服务、网络协同、多元参与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为12.7、16.8、15.9、7.5、12.7,其中智能感知在全国治理智慧化评估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排名第五。
成都的崛起尤为突出。2017年,成都在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发展水平评估排名中仅位居第九;而这一次,成都在全国294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(不包括港澳台)中排名第四,仅次于深圳、杭州和广州,较去年上升了五位。网络理政解决率、满意率均超80%。事实上,获得"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",成都绝非偶然。无论从智慧政务、智慧医疗、智能制造、智慧出行、刷脸购物、无人科技上,成都都走在全国前列。"成都的创业环境体现在’快’上,注册快,发展也很快。"在今年5月举行的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,一位成都本土创业者说,现在要在成都注册一个公司,工商登记时间最快不到3天,一个星期全部手续基本都能搞好。据悉,按照"一窗式受理、一站式服务"工作新模式,成都已经于今年3月实现7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"审批不见面",61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"仅跑一次"。 除了企业注册,成都还打造了市民服务平台,整合成都市多家委办局数据资源,为市民提供数百项线上服务。也就是说,市民可以通过手机、电脑、电视,随时随地了解社保、公积金、水电等多项信息。
例如在享受智慧医疗方面,根据《成都智慧生活画像》, 成都拥有的使用微信医保卡交易市民数排在新一线城市第一位,仅次于深圳居全国第二。而为了防堵治堵,成都还推出了绿波路段在正常行驶情况下,如机动车驾驶员按照路段限定时速驾驶,在无障碍的情况下,全程基本无需等候红灯。市民生活便捷的同时,各类违法违纪的可能性也在降低——基于市级81条非紧急救助类政务服务热线电话"12345"一号通,成都形成了集书记信箱、2732个市县乡三级政府领导网络信箱、12345热线、服务企业信箱于一体的公众诉求总入口,成了时刻盯着社会问题的"眼睛"。获得"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",显然是对成都打造智慧城市的极大认同。对此,罗元均评价成都"在人才力和开放性上优势明显"。他表示,成都拥有数量庞大的人才资源库,尤其是在软件研发等高科技行业中,成都拥有更多的研发人才,从而支撑智慧城市打造过程中,在新科技研发和应用中所需的技术支撑。除了强大的人才资源库,成都的对外开放度也是罗元均认为的关键因素。如今,成都正在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,这在罗元均看来,将进一步推动城市智慧城市的打造。而与开放所对应的,还有城市居民所具备的极大包容度,这也将让更多最新的科技和智慧城市应用更快进入成都。
作为一名蓉漂,罗元均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成都的智慧生活。如今,他已经能够熟练通过手机软件购买地铁票,或者是直接刷手机二维码乘坐公交车。"这既能减少城市能源消耗,同时还为居民提供能便利的服务。"接下来,成都应当如何进一步打造智慧城市?罗元均建议,成都首先要加大对相关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力度,尤其是在软件行业产业链的每一环,要培养全面而充足的人才。同时,成都还需要全方位,特别是不同政府部门间的配合和互动,更多好的智慧化服务试点未来要从各区(市)县向全市铺开,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智慧生活。
成都荣获“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”